《黑天鵝》

導演:Darren Aronofsky
主演:Natalie PortmanMila KunisVincent Cassel

有不少朋友說看畢《黑天鵝》覺得很可怕,可怕的是女主角銳利的眼神,由正到邪的黑暗巨變,那種自我的壓力逼迫至瘋狂。
影片中可怕的是一個乖乖女為了揣摩角色,把自己迫逼迫出邪惡的一面,到底是外在的條件,ThomasLily把她教壞,還是她過份投入黑天鵝的心境,把內心的魔鬼誘發出來,成為了那個最狂野的黑天鵝。



《黑天鵝》彷彿變成了Natalie Portman的獨腳戲,沒有《跳出我天地》的勵志,沒有《舞吧!昂》的高傲和天生舞者的姿態,Nina是一個憑自己努力,也可說是美貌的幫助下,得到導師Thomas的青睞,成為了《天鵝湖》的女主角。

可惜在母親的管教下,Nina是個沒法成長的白天鵝,美麗而純良,沒可能演繹黑天鵝的高傲、邪惡。




眼見周邊的EricaLily均具備黑天鵝的特質,舞技算不上數一數二,只剩係Thomas的寵愛。但看到前任首席的遭遇,還未以首席姿態演出,Nina已擔心被取締。還沒有感到登頂的無敵是寂寞之感,卻處於孤立的行列。

「好學生情意結」的Nina總是達不到Thomas的要求,他常常以非常手段誘發出Nina壓抑的一面,崩緊的Nina總是欲迎還拒。有如野馬的Lily不管是敵是友,在她身上散發的狂妄,卻是Nina所缺乏。



對母親的「反抗」,成為了展開黑天鵝之路的第一步,到了廿多歲把早過了的反叛期在深處挖出來,甚至是一發不可收拾的負能量。
就是那個狂野的、自我的,另一個自己,能夠把她帶到忘我的境界,大概可把這個狀態套用佛洛依德的「本我」。沒有那個步步為營,要小心翼翼,一步也不能出錯的「超我」。當遇到不安時,不自覺啟動自我防衛機制,但在過重壓力的 Nina,卻使她遭受了陰暗面的反蝕,猜疑,迫使她竭斯底理地反抗,甚至是置諸死地,重新蛻變出「黑天鵝」的風采。


 

要處理這心理歷程,電影中穿插了不少疑幻疑真的幻想片段,有人會問NinaLily的一段床上戲孰真孰假,據Lily的口供這都是Nina的猜想,不過這已是NinaLily「手段」上的疑慮,至後來想到她已佔有Thomas、甚至把角色搶過去,因為Lily都具有黑天鵝的特質。另一方面,可說是ThomasLily當成演出的後備,亦可說成刻意將Lily造成Nina的假想敵,來迫使她的「進步」。


整個心路歷程已叫人看得喘不過氣,但要數最精彩的場面當然是Nina在舞台上,真正蛻化成黑天鵝的一場。由白天鵝變身為黑天鵝,先要剷除異己,雙眼通紅的、漸漸長出翅膀的Nina,主動親吻Thomas的她,完完全全變成另一個人,有如黑天鵝的演化過來,台上的耀眼,自己內心的爭扎,令人看得肉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