導演:許鞍華主演: 葉德嫻、劉德華
如果只有一個孩子,照顧老人變成了必然的責任,但要是有幾個孩子,運氣不好的老人,可能變成了人球,出了錢的或只是有一間好一點的老人院。當老了,就好像倒退到嬰孩時期,行動不便,或要用尿布,或要餵食,但沒有嬰孩的可愛,都被很多人嫌棄,卻沒有想過自己小時間不會行走,不會上廁所,不會自行吃東西時,父母對自己的照顧。我不敢說日後會怎樣看待父母,在我們這一代要照顧自己也不易,所以都不敢給他們期望,要我帶他們去玩,有心無力,大家也玩得不開心,有時還是偶爾出錢好了。孝順其實很難,因為每個人的準則也不同,至少,我難以符合父母認為的孝順,直接認自己不孝好了。照顧父母,不只是一個責任,不應是一個身份壓下來,而是真正的有愛。Roger對桃姐的付出是因為愛,是因為感恩。戲中多次提及他以前心臟有事,也是靠桃姐的照顧活過來,就在人生的時間表上,他們的健康時間正合,可以互相照顧。
看畢《鐵娘子》,覺得老很可怕,看過《桃姐》覺得老更可怕,要是老了,成了負擔,或許真的受不了。
本來不敢進場看看,但為了支持一下本地電影,明知會哭慘的,還是走進場去。戲中的平實情節,正正好觸到內心的痛,第一滴淚落在一班舊同學別著桃姐留下的牛脷,致電給桃姐的那份此情不再,劉華的內斂眼神,比任何人都更不捨,卻要忍著內心的悲痛。對於曾經有人為自己煮過最愛吃的美食,那種幸福是一輩子都會記住,那菜式在心目中永遠是一道名菜。
先在多個頒獎禮獲得多個大獎,至少大家也在測想金像獎也是離不開了。在市場推廣上跟《歲月神偷》相近。但這應該像是《天水圍的日與夜》的淡,有時很怕觀眾錯誤的加上期望,最後對一部好影片加諸過於主觀的評價。幸好,看到的評價都是一面的好,不是不敢說不好看,而是真的簡單平實而感情真摯。
故事改篇自編劇Roger跟老工人桃姐的真實事跡。在他們家工作多年,照顧了五代人的桃姐,在李家有著長輩般的地位,連李媽媽對她也視為一家人,全家上下對桃姐的評價亦很高,沒有了工人與主人的分野。
電影沒有特別的高潮位,就算是由中風到死亡,也沒有過份煽情,但拍攝的真實性,卻容易使人投入。即使是年青人沒想像過老了如何,彷彿看到了老人的孤獨是怎樣的可怕。老人院也沒自己想像中好,就算住宿費不便宜,環境也不見得好。以前也有聽過老人被打的新聞,一大班老人同住在一起,住下又少一個,不知道下個會不會是自己,有一種好像等死的感覺,相當悲涼。小時候會想想,沒時間或沒人照顧,老年住老人院算了,無錢也可靠政府養,但像桃姐那麼整齊的人,這樣的環境去camp住幾天還可以,要過人世就真係不好受。更不好受也要撐下去,因為不想為Roger做成負擔,也因為Roger太忙,沒時間照顧,或沒理由要他照顧自己。
Roger 是個電影人,其實很多電影人衣著也很隨便,被誤會修冷氣或是的士佬也很正常,即使是內地導演寧浩也認不出來也是正常。Roger跟桃姐的關係很好,在其他人面前也稱她為乾媽,亦有帶她出席首映,讓她看到偶像羅蘭,像小Fans般的桃姐很可愛。跟Roger互相取笑為何不找另一半的時候,桃姐亦很可愛。在老人院中看到更多生離死別,即使友人常問她借錢去Happy,心知「食得幾多」,趁還有心有力,就去吧。Roger不明白,但也依她的,可看到兩人之間的尊重。反而金婆婆那邊跟女兒的吵吵鬧鬧,女兒的不服氣是正常,上一代的,很多也偏心兒子,把最好的都留給兒子,但仔生外向,最後還會回來看你的,大部分也是女兒。就算多抱怨也好,過時過節帶媽媽回家的都是女兒,即使在媽媽去世時,回來收拾行裝的都是女兒。但中國人總是口硬,有多不捨也沒有說出來,最後呢,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遺憾。
故事改篇自編劇Roger跟老工人桃姐的真實事跡。在他們家工作多年,照顧了五代人的桃姐,在李家有著長輩般的地位,連李媽媽對她也視為一家人,全家上下對桃姐的評價亦很高,沒有了工人與主人的分野。
電影沒有特別的高潮位,就算是由中風到死亡,也沒有過份煽情,但拍攝的真實性,卻容易使人投入。即使是年青人沒想像過老了如何,彷彿看到了老人的孤獨是怎樣的可怕。老人院也沒自己想像中好,就算住宿費不便宜,環境也不見得好。以前也有聽過老人被打的新聞,一大班老人同住在一起,住下又少一個,不知道下個會不會是自己,有一種好像等死的感覺,相當悲涼。小時候會想想,沒時間或沒人照顧,老年住老人院算了,無錢也可靠政府養,但像桃姐那麼整齊的人,這樣的環境去camp住幾天還可以,要過人世就真係不好受。更不好受也要撐下去,因為不想為Roger做成負擔,也因為Roger太忙,沒時間照顧,或沒理由要他照顧自己。
Roger 是個電影人,其實很多電影人衣著也很隨便,被誤會修冷氣或是的士佬也很正常,即使是內地導演寧浩也認不出來也是正常。Roger跟桃姐的關係很好,在其他人面前也稱她為乾媽,亦有帶她出席首映,讓她看到偶像羅蘭,像小Fans般的桃姐很可愛。跟Roger互相取笑為何不找另一半的時候,桃姐亦很可愛。在老人院中看到更多生離死別,即使友人常問她借錢去Happy,心知「食得幾多」,趁還有心有力,就去吧。Roger不明白,但也依她的,可看到兩人之間的尊重。反而金婆婆那邊跟女兒的吵吵鬧鬧,女兒的不服氣是正常,上一代的,很多也偏心兒子,把最好的都留給兒子,但仔生外向,最後還會回來看你的,大部分也是女兒。就算多抱怨也好,過時過節帶媽媽回家的都是女兒,即使在媽媽去世時,回來收拾行裝的都是女兒。但中國人總是口硬,有多不捨也沒有說出來,最後呢,變成了一個又一個的遺憾。
如果只有一個孩子,照顧老人變成了必然的責任,但要是有幾個孩子,運氣不好的老人,可能變成了人球,出了錢的或只是有一間好一點的老人院。當老了,就好像倒退到嬰孩時期,行動不便,或要用尿布,或要餵食,但沒有嬰孩的可愛,都被很多人嫌棄,卻沒有想過自己小時間不會行走,不會上廁所,不會自行吃東西時,父母對自己的照顧。我不敢說日後會怎樣看待父母,在我們這一代要照顧自己也不易,所以都不敢給他們期望,要我帶他們去玩,有心無力,大家也玩得不開心,有時還是偶爾出錢好了。孝順其實很難,因為每個人的準則也不同,至少,我難以符合父母認為的孝順,直接認自己不孝好了。照顧父母,不只是一個責任,不應是一個身份壓下來,而是真正的有愛。Roger對桃姐的付出是因為愛,是因為感恩。戲中多次提及他以前心臟有事,也是靠桃姐的照顧活過來,就在人生的時間表上,他們的健康時間正合,可以互相照顧。
看畢《鐵娘子》,覺得老很可怕,看過《桃姐》覺得老更可怕,要是老了,成了負擔,或許真的受不了。
本來不敢進場看看,但為了支持一下本地電影,明知會哭慘的,還是走進場去。戲中的平實情節,正正好觸到內心的痛,第一滴淚落在一班舊同學別著桃姐留下的牛脷,致電給桃姐的那份此情不再,劉華的內斂眼神,比任何人都更不捨,卻要忍著內心的悲痛。對於曾經有人為自己煮過最愛吃的美食,那種幸福是一輩子都會記住,那菜式在心目中永遠是一道名菜。
小時候到過老人院探訪,老人們都愛捉住我們這班小學生去說當年,當時去的老人院環境比戲中的好。但香港租金太貴,像這樣市區的私人老人院,可能只是這般。初中時也到過附近的老人院餵飯,沒法想像那些做show 般收月餅的探訪,以這根據真人真事改篇而成的電影,小歌星的不情願是想像到的,但收月餅的行徑,太可怕了。節日探訪最忙的反而是一班老人,有如當臨記般,可以說不嗎?
以前看劉華,都是倒模的,總是一個說教的他,今次的演繹很不劉華,尤其那個背人愁的表情,更令人看得心痛。明知道是倒數的日子,Roger真的是見得一次得一次的表現,明明是個大爺,卻肯倒過來服侍桃姐,在照顧別人的時候,看到他對媽媽的細心,可見這個人改變了。香港很多豪宅的所謂工人房,都不算什麼。基本上是近露台,因為可能晒衣服,另外洗衣機都放在工人房,主人的雜物也是。其實只是雜物房多一張床而已。在桃姐的小小空間卻放置了很多李家上下的回憶,他們都忘卻的東西,在桃姐眼中都是重要的物件。原來自己在那人的心目中是多麼的重要,擁有的記憶越多,到最後或是更不捨。
到最後,Roger沒有送桃姐最後一程,這不只是因為工作的關係,一來那是桃姐已失去知覺,二來減低痛苦總比拖拖拉拉的好,見證著離開的一刻,不是更令人心痛嗎?明明就是什麼也做不了,只能眼睜睜地說再見。像Roger這樣的孝,由工作化身成乾媽,這多年來的付出也是值得的。但願在世的人也會能到欣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