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敬軒 X 港樂
入行十年的張敬軒(Hins)開演唱會可說是駕輕就熟。是次十週年紀錄活動是推出《港樂 X 張敬軒交響音樂會》的專輯,一個於九展舉行,沒有煙花、爆破的音樂會,回歸音樂會的基本,以歌聲去打動人心。再加上殿堂級的音樂大師金少剛,以及費心的後製,讓大家可真正體會那份現場的真實感覺。
真正的純音樂會
來到場地較小的九展舉行音樂會,Hins坦言注意力比較集中,因為以他這個年齡的歌手在紅館演出,未必有號召力可以開十幾場,只有三、四、五場的規模而言,要賺回成本,必須開設的四面台。但做四面台就涉及機關,加上香港的觀眾多年已習慣了很多機關、燈光效果等等,但機關對於容易迷失方向的他,卻有走錯相反方向的經歷。他記得首次做紅館演出,那兒分A、B、C、D四面台,當唱完三首歌,明明要到A台口離開,卻走錯相反方向。他解釋是因為在紅館一升上來的時候,看到的四個方向其實是一樣,如果升上來沒看到VIP的位置,有時為了表演特定的效果而不是望向那邊,上到來就已經分不出東南西北,Hins更形容是因為緊張、方向感差、淆底而起。到了第二次演唱會,他更要跟十六個舞蹈員一起表演,自言自己只會唱歌、寫歌、音樂工程,要在舞台上駕駑十六個舞蹈員的走位很不容易。他覺得自己已過了那個年齡,又不是那種跳舞風格的藝人。說到今次在九展Star Hall演出,簡直是如釋重負。他可專心唱歌,正方向亦只有台下的觀眾。以前他在紅館演出,當他很投入的唱慢歌時,導演就在會耳機告訴他,要慢慢轉向另一面觀眾,說左手邊的觀眾看不到他。一首歌還未唱畢,導演會說他的背部不要面對後面的觀眾那麼久,要跟他們打個招呼。一唱快歌還要記節拍舞蹈時,break時導演會叫他向山頂的觀眾打招呼。對於經驗不多的歌手,在紅館演出時,要令無論花$680,又或是$180購票入場的觀眾所追求的享受是一樣。
與港樂的合作
今次跟港樂的合作,正方向只有一個,不會再分不清東南西北。除了注意力集中外,音樂性亦比較強,又不用去計算太多煽情位,即使是嘉賓出場位永遠只得一個,不會有不同的嘉賓每天有不同的出場位的驚喜。還有,沒有很多機關和煙火,可以讓他們很專業地現場錄音。為之後推出的音響產品打造一個很好的基礎。雖然如此,Hins表示在九展的每一場,成本等於紅館演出,而在觀眾角度,門票售價亦跟紅館一樣,雖然機關特效少了,對音響效果更有要求,然而他們花了很多預算在音響系統上,每個部分也設有獨立收音咪。
Hins坦言在音樂上的取向跟以往很不一樣,因為港樂的行程很緊,只有三天的排練,就是演出前的三天。他們第一天看譜,第二天消化樂譜,第三天正式排練,第四天就音樂會當天。當然,流行曲對樂團而言也較輕而易舉,沒有太多變調變奏。至於選曲上有難度是,不能揀一些很即興的歌曲,如Jazz,因為樂手沒法花很多時間去熟習樂曲玩即興。所以今次選曲上相對較保守些,唯一令觀眾有新鮮感的是編曲,按照管弦樂的氣勢、編制,令觀眾覺得跟錄音版真的不一樣。
細說香港演出場地
老實說,紅館不是一個管弦樂理想的表演場地,因為太空曠,主要是個體育館。反而Star Hall有專門的聲學,建造的時候,舞台望過邊邊的位置也做了acoutics treatment,他們是為了做到mutli-function的場地。所以做音樂會而言也會揀九展,因為覺得那兒的聲樂環境更適合做音樂會。
會展因為觀眾上上上,作為觀眾最怕聽到delay,場越大delay越大,如果沒有acoutics treatment的話,會展只是個展覽場地,並非為音樂會而設,所以天花沒有任何聲學設備,所以有慢反射,這對於歌手、工程師是很大問題,有時他們只好佈上黑布,厚身的黑布是用來吸聲波,這保障前面買貴飛的觀眾,要不很大件事。
老實說,紅館不是一個管弦樂理想的表演場地,因為太空曠,主要是個體育館。反而Star Hall有專門的聲學,建造的時候,舞台望過邊邊的位置也做了acoutics treatment,他們是為了做到mutli-function的場地。所以做音樂會而言也會揀九展,因為覺得那兒的聲樂環境更適合做音樂會。
會展因為觀眾上上上,作為觀眾最怕聽到delay,場越大delay越大,如果沒有acoutics treatment的話,會展只是個展覽場地,並非為音樂會而設,所以天花沒有任何聲學設備,所以有慢反射,這對於歌手、工程師是很大問題,有時他們只好佈上黑布,厚身的黑布是用來吸聲波,這保障前面買貴飛的觀眾,要不很大件事。
音響界的星級導師
整個音樂會最特別是邀請到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的音響總導演金少剛老師參與,Hins表示在開會時只是隨意說說,沒想到成事。金老師曾參與很多大型製作,包括維也納的金色大廳,即使如鳥巢這麼大和空曠,聲音的反彈很多,他也能做到很好的擴聲,可說他是音樂的大師。再者,跟金老師合作過的歌手也是國家一級的歌唱家,今次亦通過很多人事關係促成合作機會。Hins很記得第一天見面,在會場的個多小時,金老師已不停地調校mixer,請大家聽聽大約七、八成的效果,在場有不少包括業內人士聽畢也覺得很大分別,因為無論站在那個位置,每個部分都聽得清清楚楚,就好像坐在家庭影院的皇帝位一樣。這對於軒仔而言是很驚喜,因為從來只有站在台上唱,台下的觀眾聽得開不開心,以及聽出來的效果是怎樣,他從來也不知道。無論在台上花了多少時間去練歌排舞,要是觀眾覺得音響很差,那麼所有努力也白費。
他自言首次看到有音響工程師是會一邊調聲,一邊跟音樂去跳舞,好像在指揮一樣有手勢,這證明了他是一個很會音樂的人。跟很多本地的音響工程師不同的是,他們很多是技術出身,用參數、器材去計算,而金老師更多是用耳朵去感受、去聽,而他的耳朵是跟大部分人的審美觀平衡。不說不知,金老師已經很久沒進錄音室,當年已是王菲、齊奏、齊豫等HiFi級的歌手,因為老實說做音樂會的收入比在錄音室的工程師高,所以已很少進錄音室。最令Hins難忘的是整隊樂團的擺咪也由金老師一手一腳負責。對於錄音而言,是聽現場的專輯或是觀看藍光影碟也好, 擺咪是很重要。他指出放在不同的位置、高低左右也有不同的聲效,所以今次在觀看金老師擺咪的過程中也學習到很多,所以很多平時幫Hins錄音的工師也放下手頭的工作前來觀摩,他自言觀看金老師擺咪的過程也學習到很多。金老師更特別帶來自己研發的鋼琴咪,Hins謂言能收錄的鋼琴聲,是本土音響產品比較少有,它的動態表現很大,這對於很多發燒友是夢寐以求,可由-2dB去到0dB,或是更大的數值如正4,跟耳朵聽到的一樣。在音樂會上,金老師把咪高峰音量推大,Hins謂言每一粒音都讓觀眾聽得清清楚楚。這個音樂會對他而言,既是學習,又是考試。
整個音樂會最特別是邀請到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的音響總導演金少剛老師參與,Hins表示在開會時只是隨意說說,沒想到成事。金老師曾參與很多大型製作,包括維也納的金色大廳,即使如鳥巢這麼大和空曠,聲音的反彈很多,他也能做到很好的擴聲,可說他是音樂的大師。再者,跟金老師合作過的歌手也是國家一級的歌唱家,今次亦通過很多人事關係促成合作機會。Hins很記得第一天見面,在會場的個多小時,金老師已不停地調校mixer,請大家聽聽大約七、八成的效果,在場有不少包括業內人士聽畢也覺得很大分別,因為無論站在那個位置,每個部分都聽得清清楚楚,就好像坐在家庭影院的皇帝位一樣。這對於軒仔而言是很驚喜,因為從來只有站在台上唱,台下的觀眾聽得開不開心,以及聽出來的效果是怎樣,他從來也不知道。無論在台上花了多少時間去練歌排舞,要是觀眾覺得音響很差,那麼所有努力也白費。
他自言首次看到有音響工程師是會一邊調聲,一邊跟音樂去跳舞,好像在指揮一樣有手勢,這證明了他是一個很會音樂的人。跟很多本地的音響工程師不同的是,他們很多是技術出身,用參數、器材去計算,而金老師更多是用耳朵去感受、去聽,而他的耳朵是跟大部分人的審美觀平衡。不說不知,金老師已經很久沒進錄音室,當年已是王菲、齊奏、齊豫等HiFi級的歌手,因為老實說做音樂會的收入比在錄音室的工程師高,所以已很少進錄音室。最令Hins難忘的是整隊樂團的擺咪也由金老師一手一腳負責。對於錄音而言,是聽現場的專輯或是觀看藍光影碟也好, 擺咪是很重要。他指出放在不同的位置、高低左右也有不同的聲效,所以今次在觀看金老師擺咪的過程中也學習到很多,所以很多平時幫Hins錄音的工師也放下手頭的工作前來觀摩,他自言觀看金老師擺咪的過程也學習到很多。金老師更特別帶來自己研發的鋼琴咪,Hins謂言能收錄的鋼琴聲,是本土音響產品比較少有,它的動態表現很大,這對於很多發燒友是夢寐以求,可由-2dB去到0dB,或是更大的數值如正4,跟耳朵聽到的一樣。在音樂會上,金老師把咪高峰音量推大,Hins謂言每一粒音都讓觀眾聽得清清楚楚。這個音樂會對他而言,既是學習,又是考試。
另外,在聲音的控制上亦令Hins滿意,能用回接近唱片的聲音,他直言這是有難度的,因為很多時候人的腎上線素開始分泌的時候,有時聽到有些歌手平日錄音或是現場也很穩定,但在大型演出時卻出現問題,是因為緊張。今次比以前更會刻服緊張的問題,第二晚由上台已經很期待上台,第三晚會覺得昨晚才正式享受,卻已是最後一晚。所以第三晚有些太感性,無論樂隊或是自己也將歌曲放慢來唱,但第二晚很多也合如其來,所以藍光影碟中很多也是來自第二晚。其中是因為第一和第三晚也遇上一些技術上的問題,例如有兩個舞蹈員吊威也出場,但Star Hall不如紅館的樓底有40層高,Star Hall不夠高,但機關的聲音會通過他的咪、樂團的咪,共80多支也收錄到,所以當升起舞蹈員已收到這些機關聲。要是一百分為滿分,他給自己八十五分。
今次跟金老師學習,提醒了大家一些最基本的事,Hins自問入行多年,大部分的金錢也花在器材上,這其實沒用的,器材是廠家為了滿足這類人而不停去生產。最重要是相信的是自己的耳朵,要信音符。正如金老師使用的console,是一般工程師也不會用上,因為這不是高階的產品,相比紅館中一般用開3、4萬console,金老師的只是細小的digital console,很諷刺地一般工程師最討厭數碼的,但金老師調校出來的效果很好,相比很多analog console更好。這是他常說要相信自己,Hins更大讚老師的耳朵真的很厲害。
豪華的聲音製作
一個完美的音樂會,也要有完善的配套,沒想到這三場Star Hall的演出,竟然出動13部高清攝錄機。故此,作為錄音室出身的Hins,在音響部分也不能失禮。為了即將推出的影碟,每場收錄了128聲軌,再每條聲軌去檢查,有時太多咪,工程師會忘了關上,他用的無線咪亦會有不屬於這音樂會的干擾,把雜訊減去。他們對聲軌去雜訊的程序相當重視,例如聽5.1環繞聲的時候,人聲在中間,樂隊在前面,鼓或某些樂器在後方,對某些發燒友或喜歡把前面的聲道靜音,只聽後面的聲道,如有雜訊會現形。另外,他們亦會就每件樂器逐一去調校,EQ至最佳效果,他直言希望今次的音樂會,對於音響工業算是一件教材。 他表示廣州的錄音室其實不想大家把專注力放在花了多少錢,雖然是用了很多錢,這只不過是等於香港中環的豪宅價錢,在香港買一層樓,相等於在廣州開Studio,卻做一件影響整個亞洲音響工業的事,相比之下亦不是很昂貴的事。這正正好比Hins在廣州開錄音室的理念,想通過邀請外國的老師來教授內地的工程師,猶如奧比斯眼科醫院的方針授人以漁。這三年的建設,他們希望做到,因為他不相信十三億人中,沒有人能做到國際級音響工程師能做到的事,這是他去做這錄音室的使命和理念。看看香港近期的專輯,包括他自己也想過送去紐約等地。但其實這此設備香港的home studio也有,這是人的問題。說到水平的距離很多時也是審美,因為器材、按鈕也是一樣,音樂上用的軟件可能只是不同風格,但音質也差不了多少,是審美和思維的差別。
所以今次的音樂會取回廣州的錄音室後期製作,對大家也是一個考驗。他希望做到在聲音質量上跟本地的有區別。希望,但不敢說是一件教科書。他之前看了David Foster & friends的音樂會作參考,但這個tone也未必適合香港流行曲。他表示這是很緊要,要怎樣國際化之餘亦適合東方人的審美。因為東方人不太喜好呯呯啪啪的迎面而來,他們喜歡有力而又夠通透的音色。甚至乎有一班發燒友是喜歡聽中頻的,只有mid range的pre amp,又有些發燒友不喜歡低頻,或是不愛太多高頻,他們要有一些產品要在發燒友領域上取得平衡。Hins坦言後製時有不少爭吵,初時人聲定位較後,雖然是一貫香港的做法,但Hins不喜歡這樣。他認為一個音樂會,人聲是應該很清楚地讓觀眾聽到,而不是去廢神去留意歌詞。又如他認為豎琴聲推大一點,但工程師有不同意見,所以有時候,Hins會刻意叫自己收聲,聽歌有如揀耳機一樣,很主觀。因為沒可能完成一件作品只是滿足自己,因為他的審美亦不是大多數香港人的審美。
一個完美的音樂會,也要有完善的配套,沒想到這三場Star Hall的演出,竟然出動13部高清攝錄機。故此,作為錄音室出身的Hins,在音響部分也不能失禮。為了即將推出的影碟,每場收錄了128聲軌,再每條聲軌去檢查,有時太多咪,工程師會忘了關上,他用的無線咪亦會有不屬於這音樂會的干擾,把雜訊減去。他們對聲軌去雜訊的程序相當重視,例如聽5.1環繞聲的時候,人聲在中間,樂隊在前面,鼓或某些樂器在後方,對某些發燒友或喜歡把前面的聲道靜音,只聽後面的聲道,如有雜訊會現形。另外,他們亦會就每件樂器逐一去調校,EQ至最佳效果,他直言希望今次的音樂會,對於音響工業算是一件教材。 他表示廣州的錄音室其實不想大家把專注力放在花了多少錢,雖然是用了很多錢,這只不過是等於香港中環的豪宅價錢,在香港買一層樓,相等於在廣州開Studio,卻做一件影響整個亞洲音響工業的事,相比之下亦不是很昂貴的事。這正正好比Hins在廣州開錄音室的理念,想通過邀請外國的老師來教授內地的工程師,猶如奧比斯眼科醫院的方針授人以漁。這三年的建設,他們希望做到,因為他不相信十三億人中,沒有人能做到國際級音響工程師能做到的事,這是他去做這錄音室的使命和理念。看看香港近期的專輯,包括他自己也想過送去紐約等地。但其實這此設備香港的home studio也有,這是人的問題。說到水平的距離很多時也是審美,因為器材、按鈕也是一樣,音樂上用的軟件可能只是不同風格,但音質也差不了多少,是審美和思維的差別。
所以今次的音樂會取回廣州的錄音室後期製作,對大家也是一個考驗。他希望做到在聲音質量上跟本地的有區別。希望,但不敢說是一件教科書。他之前看了David Foster & friends的音樂會作參考,但這個tone也未必適合香港流行曲。他表示這是很緊要,要怎樣國際化之餘亦適合東方人的審美。因為東方人不太喜好呯呯啪啪的迎面而來,他們喜歡有力而又夠通透的音色。甚至乎有一班發燒友是喜歡聽中頻的,只有mid range的pre amp,又有些發燒友不喜歡低頻,或是不愛太多高頻,他們要有一些產品要在發燒友領域上取得平衡。Hins坦言後製時有不少爭吵,初時人聲定位較後,雖然是一貫香港的做法,但Hins不喜歡這樣。他認為一個音樂會,人聲是應該很清楚地讓觀眾聽到,而不是去廢神去留意歌詞。又如他認為豎琴聲推大一點,但工程師有不同意見,所以有時候,Hins會刻意叫自己收聲,聽歌有如揀耳機一樣,很主觀。因為沒可能完成一件作品只是滿足自己,因為他的審美亦不是大多數香港人的審美。
尋找最喜愛的音色
有朋友知道他成為了Sennheiser代言,常常打來問他那型號較好,在代言人的角度當然會推某些型號,但作為用家每個需求也不同,有些人買了後覺得Sennheiser低頻不夠狠,最後可能幾百元的低頻已滿足了。他表示自己所有品牌的耳機也擁有,由業餘幾十元至到專業的萬元耳機也有。因為做或喜歡錄音技術的人很辛苦,有些人永遠也不覺得,就如studio的老闆,是不懂音樂的生意人,Hins調校一段鋼琴獨奏給他聽,分別是經某channel和沒有經某channel的版本,但他完全聽不出有任何分別,所以做音樂的人有時也很孤獨,因為很難找知音。他坦言身邊有不少藝人也用回iPhone原裝的耳機聽歌。這不是價錢去為自己帶來快感,有時做音響的人會窮,有如劉家昌老師,他是個出色的音響工程師,他說過做音響的人,會窮一生來追求自己認為合意的聲音。最慘只是追求自己認為對的聲音,但別人認為不是,給你聽的聲音又不是那回事。Hins表示有時做這些項目會警告自己要退後一步,因為沒可能完成一件作品只是滿足自己,因為他的審美亦不是大多數香港人的審美。他聽古典的時候有聽古典的耳機,聽R&B也有另一對,就如他身上也帶著兩對耳機。單一品牌也有兩種不同的耳機,今晚想Bass重或是Reference點,聽Jazz好睡一點。有時他也情願自己仍是剛剛喜歡聽音樂的時候,沒太多認知和要求,不過被那些要求去局限了創作的空間。以前錄demo真的以70元的咪去錄音,現在拿6萬元的咪,也會覺得4k到60k的聲音出不到來,這是不對。今次跟金老師學習,他提醒了大家一些最基本的,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的收入去買各類型的音響產品,花了很多錢在器材上,他自問入行多年,大部分的金錢也花在器材上,最重要其實是要信的是自己的耳朵,要信音符。
有朋友知道他成為了Sennheiser代言,常常打來問他那型號較好,在代言人的角度當然會推某些型號,但作為用家每個需求也不同,有些人買了後覺得Sennheiser低頻不夠狠,最後可能幾百元的低頻已滿足了。他表示自己所有品牌的耳機也擁有,由業餘幾十元至到專業的萬元耳機也有。因為做或喜歡錄音技術的人很辛苦,有些人永遠也不覺得,就如studio的老闆,是不懂音樂的生意人,Hins調校一段鋼琴獨奏給他聽,分別是經某channel和沒有經某channel的版本,但他完全聽不出有任何分別,所以做音樂的人有時也很孤獨,因為很難找知音。他坦言身邊有不少藝人也用回iPhone原裝的耳機聽歌。這不是價錢去為自己帶來快感,有時做音響的人會窮,有如劉家昌老師,他是個出色的音響工程師,他說過做音響的人,會窮一生來追求自己認為合意的聲音。最慘只是追求自己認為對的聲音,但別人認為不是,給你聽的聲音又不是那回事。Hins表示有時做這些項目會警告自己要退後一步,因為沒可能完成一件作品只是滿足自己,因為他的審美亦不是大多數香港人的審美。他聽古典的時候有聽古典的耳機,聽R&B也有另一對,就如他身上也帶著兩對耳機。單一品牌也有兩種不同的耳機,今晚想Bass重或是Reference點,聽Jazz好睡一點。有時他也情願自己仍是剛剛喜歡聽音樂的時候,沒太多認知和要求,不過被那些要求去局限了創作的空間。以前錄demo真的以70元的咪去錄音,現在拿6萬元的咪,也會覺得4k到60k的聲音出不到來,這是不對。今次跟金老師學習,他提醒了大家一些最基本的,很多人喜歡把自己的收入去買各類型的音響產品,花了很多錢在器材上,他自問入行多年,大部分的金錢也花在器材上,最重要其實是要信的是自己的耳朵,要信音符。
數數看,原來2011年是Hins入行十年,這音樂會是他入行十年的很好很好的禮物。音樂上,試過很多不同的風格,k歌唱過,不好賣的專輯如第二隻碟《am/pm》,只賣數千隻。這兩年,尤其2011在榜上的成績一般《Deadline》、《PS I Love U》、《壯舉》、《Stop the Time》,成績雖然一般,但都是他喜歡的歌曲風格。這個音樂會他把十年裡的新聞,或是音樂上的經歷都擺上台,所以到《笑忘書》,在背面的大銀幕上播放「張敬囂」、關智斌上他家等,這些發生過的事都是他的財產,若有一天他離開了,這都證明過他在娛樂圈發光發熱過。
聽就今年將於廣州舉行音樂會,趁Blu-ray即將推出,好好回味這份心意。張敬軒曾是我很迷戀的偶像, 到了今天仍是我很欣賞的歌手。《am/pm》是他的眾多專輯中我最喜歡的。能完成這個大半小時的文字訪問,很不容易。能跟這個行內出名的發燒友之一搭上咀,感覺很毒。但能完成這個訪問,感覺很幸福,說了兩年,很想參觀他的耳機收藏,由年多時所說的二百多對,應該也有更多的增長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