魔球Money Ball

導演:Bennett Miller
主演:Brad Pitt
這是一部以捧球經營為主的影片,不是偶像般的日本影片《如果高中棒球隊女經理讀過杜拉克的管理學》(台灣上映,香港應該不上映),故此,入場前理應對捧球或多或少,也要有一定的了解,要不然只會一頭霧水,看得不明不白。自問只是在中學時略略在PE堂體驗過捧球的簡易打法,只能就是有初步的理解,再加上多年的看足球比賽的年資,把根本沒認真看過一場捧球賽的管理學,應用上足球場上,其實也差不多。

這是改篇自真人真事,亦是改篇自小說,故事發生於美國奧克蘭運動家這支捧球隊,儘使同樣在大聯盟內,他們的預算是極少,只能養著一班二線球員。對比著另一支班霸洋基隊,壓根兒是天與地的差別。就像是曼城跟一般下游球隊,這是我們也知道的,所謂的Big 4也不如億萬大軍車路士和曼城。當然另一樣重要的是教練,就像是摩連奴這天才教練,雖然他在車仔期間沒贏得歐聯,但至少在本土聯賽拿得非常優秀的成績。有錢也不是無敵,就如皇馬,從來都是用天價去買很多球星,而不理會球會中的實用性,球星原後變成了走show,賣波衫的工具,很可悲。


沒有億萬班費,只能找一些實用性的二線球員,就如阿積士這樣的球隊,都是留不到有好球員,成名後都會被搶去,倒不如收一筆錢而讓他們走吧。就如戲中每個買賣的季度,買買賣賣比我們想像中簡單,要fire一個人也比《Up in the Air》容易。


要找到合適的球員,還是要先看球探與球會經理人,才落入教練手中,這都是一般球迷沒法去理解的地方。有時常看到一些經理人亂買人,大大的不解。不過《魔球》中卻有那分析滿數據的胖子在解話,同時深深體會疑人不用,用人不疑。但數據不代表一切,還是要多方面的磨合,一個球員的心理質素、品格,也是考慮之一。

看到中後段,我幾乎以為不會有真正的比賽片段, 好不容易等到後段的全壘打,這是一場比賽中的感動位,是一份信任的回報,亦改變了球隊的命運和大家關係。

不過,很現實的,就算是一班很實用的二線球員,但阿積士碰上巴塞,也是差兩班的,球場仍精彩,只是勝數很低。今屆很開心看到很火很厲害的熱刺。但我是利迷,卻非常失望。實用的前鋒去了哪?

既然球員成名後也會走到不同的球隊去,但作為一個經理人卻選擇留下,一是女兒的話,二是仍想去證實自己。的確,走到大球會得到的滿足感會更多,但壓力也更大,因為大球會贏是必然的。但小球會的刀仔割大樹又會是另一種精彩。
片中最深刻的竟然是女兒Kerris Dorsey的cover song,是Lenka的 《The Show》,好聽的洗腦。
反而片中影帝級的教練太沒戲了!!